为什么说“九二共识”不能动摇
◆"九二共识”的存在说明,早在24年前,两岸双方就已经认识到两岸的分歧是对“一个中国”政治内涵认知的不同,但这并不妨碍双方共同宣示“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 “九二共识”求大同、存大异,充分展现了两岸中国人的政治智慧和博大胸襟
◆ “九二共识”蕴含了“一个中国原则”合情合理合法的内核,是两岸双方最大公约数的妥当表达,将两岸现实环境下的“共识面”表达到极致,也将“矛盾面”包容到极致
◆ 这种包容,蕴含着“求同存异”“求同化异”的精神,成为未来两岸关系行稳致远的关键
◆ 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九二共识”也为世界上其他国家处理类似问题树立了典范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
当前,台湾政局交替在即。台湾当局新当选领导人一直回避“九二共识”,两岸关系面临道路和方向的重大选择。
“九二共识”,是1992年海峡两岸就一个中国原则达成的共识。作为两岸关系共同政治基础,“九二共识”开创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时代。这一共识透过两岸两会达成,历经李登辉、陈水扁在台执政时期的考验,成为两岸和解的融雪剂、“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的政治基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坚实基础,更是两岸现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否定这一政治基础,势必导致两岸关系现状改变。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对台大政方针是明确的、一贯的,不会因台湾政局变化而改变。我们将坚持“九二共识”政治基础,继续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我们将坚决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行径,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让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和坚定意志,也是我们对历史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和责任。
前车之覆轨,后车之明鉴。各方必须清醒认识到,不承认“九二共识”,就是破坏两岸关系共同政治基础。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只有珍惜既有成果,才能更好维护两岸关系,创造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九二共识”
明确界定两岸关系根本性质
“九二共识”之所以重要,在于它体现了一个中国原则,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它表明,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不是“一中一台”。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从未分裂,两岸同属一个国家,两岸同胞同属一个民族,这一历史和法理事实从未改变,也不可能改变。
登高望远,大势所趋。过去八年,两岸双方、两岸同胞在“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开辟了和平发展的正确道路,推动了两岸关系的重大发展;坚持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使两岸关系沿着和平发展的正确道路不断前进。
2008年5月,两岸两会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恢复了停滞近九年的商谈。此后,两岸民众期盼多年的两岸“三通”、两岸“一日生活圈”变为现实。
2014年,国台办和陆委会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建立起两岸事务主管部门常态化沟通机制。
2015年,两岸领导人时隔66年后首次会面,将两岸双方对于“九二共识”的认同推向历史新高度,为两岸关系未来发展开辟了新空间。
作为历史事件和历史记忆,“九二共识”已经深深嵌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历程乃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之中。“九二共识”蕴含了“一个中国原则”合情合理合法的内核,是两岸双方最大公约数的妥当表达,将两岸现实环境下的“共识面”表达到极致,也将“矛盾面”包容到极致。这种包容,蕴含着“求同存异”“求同化异”的精神,成为未来两岸关系行稳致远的关键。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九二共识”也为世界上其他国家处理类似问题树立了典范。
未来,两岸双方亦应该在此基础上,以实现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己任,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合作,汇集两岸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抚平历史创伤,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篇章。
“九二共识”
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规则基础
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打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门之后,两岸关系进入了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新阶段。自2008年6月两岸两会恢复事务性协商以来,两岸双方在“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通过协商谈判不断消除交往中的制度性壁垒,不断减少两岸同胞往来中的成本和阻碍,不断完善两岸和平发展的规则体系,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建构了稳定的制度体系。
八年来,在“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两岸不断推进平台建设,形成两岸两会平台、党际交往平台、两办平台(国台办与陆委会)、经济平台(紫金山峰会)等。诸多平台推动不同层次的规则建设,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八年来,两岸两会举行了11次会议,签署了23项协议,生效21项协议,务实解决了两岸关系交流中产生的问题,形成了两岸在三通、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金融合作、知识产权保护、食品安全、医药卫生、农产品检疫检验、核电安全、地震检测等诸多领域的业务联系机制。
2010年,两岸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了丰厚的规则基础,海峡两岸经济合作从此开启新篇章。两岸双方在“九二共识”共同政治基础之上签署的这些协议,将在未来的两岸交往中起到维护两岸关系秩序、保护两岸民众权益的重要作用。
八年来,在大陆方面释放极大善意的前提下,两岸双方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台湾方面在一中原则下参与与其身份相适应的国际组织及其活动等问题得到妥善处理。
比如,连战先生、萧万长先生等先后出席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09年以来,台湾连续以“中华台北”的名义参加世界卫生大会,并分别在高雄与台北举办世界运动会和夏季听障奥林匹克运动会;2013年,台湾以“中华台北”名义参加国际民航组织大会,并与新加坡、新西兰等经济体签署经济合作协议;2014年,国台办与陆委会负责人就两部门负责人实现制度性互访达成若干共识,包括务实探讨两岸经济共同发展与区域经济合作进程相互衔接的适当方式与可行途径。等等。
可以说,八年来,在“九二共识”基础上,两岸关系克难前行,形成了一系列和平发展的制度规则,奠定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规则基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了新希望,开辟了新前景。
“九二共识”
是两岸现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九二共识”史实清楚、内涵明确,不容模糊。它的存在说明,早在24年前,两岸双方就已经认识到两岸的分歧是对“一个中国”政治内涵认知的不同,但这并不妨碍双方共同宣示“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作为1949年以来两岸针对“一个中国”问题达成的第一个极具历史意义的政治性共识,“九二共识”求大同、存大异,充分展现了两岸中国人的政治智慧和博大胸襟,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开拓出广阔前景,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八年来,“九二共识”已经融入两岸关系的交流、合作、发展之中,融入两岸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两岸现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作为两岸现状的核心要素,“九二共识”具有时间、空间与精神维度的三种意义,具有道路、理论、制度层面的三层基础,在中华民族疗伤止痛、和平发展、实现复兴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012年,中共十八大报告正式将“九二共识”列入其中。2015年,两岸领导人首次会面中进一步提升了“九二共识”的地位,为解决两岸问题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理论思考,展现出大陆对台政策在继承基础上的进一步创新。
两岸问题,不仅在表面,而且在内心。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两岸同胞对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充满期待,我们不应让他们失望。
我们所追求的国家统一不仅是形式上的统一,更重要的是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多年来,“九二共识”在两岸民众心灵契合的过程中,已经发挥了毋庸置疑的重要作用。鲜活的历史记忆已然诞生,只要两岸继续共同发掘和发展“九二共识”中蕴含的丰富内涵,不断创造新的历史,就能够实现时间维度的疗伤,空间维度的包容,心灵维度的契合,为最终解决两岸问题发挥更大作用。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而“九二共识”正是两岸关系之锚,如果两岸双方的共同政治基础遭到破坏,两岸互信将不复存在,两岸关系就会重新回到动荡不安的老路上去。
“九二共识”
关乎中华民族未来发展
众所周知,1949年以来,两岸虽然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也不可能改变。两岸复归统一,是结束政治对立,不是领土和主权再造。
1992年,两岸两会在香港商谈中,就海峡两岸公证书使用这一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两岸双方在一个中国原则上具有无可争辩的一致性,但在谁代表中国这一问题上又具有分歧。为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两岸双方从当时各自的规定出发,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一个中国原则,这样的表述后被“九二共识”四个字所概括。
“九二共识”的核心,就是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这不仅仅是政治层面的决断,更深深植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历程之中,明确记载在两岸各自的现行规定中。
尽管政治符号不同,但两岸各自相关规定中均确立了一个中国的客观事实。两岸双方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从各自现行规定出发,确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客观事实,形成共同认知,确立、维护和巩固一个中国框架。在此基础上,两岸求同存异,积极探讨国家尚未统一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才能为逐步解决两岸关系中的深层次问题开辟道路。
如今,两岸关系再次来到十字路口。需要警惕的是,“台独”分裂势力仍在竭力煽动两岸敌意和对立,阻挠两岸交流合作,仍然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现实威胁。此时,我们必须站在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高度,来看待“九二共识”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石作用。
必须看到,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其核心意涵,就是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现状,两岸双方就有了共同政治基础,就可以保持良性互动。否定或者回避“九二共识”,挑战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法理基础,搞“一边一国”、“一中一台”,就会损害民族、国家、人民的根本利益,动摇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石,就不可能有和平,也不可能有发展。由此产生的一切责任及后果,只能由民进党当局承担。LW
刊于《瞭望》2016年第20期,原题《“九二共识”政治基石不容动摇》
☞ 中台办国台办负责人就台湾地区选举结果发表谈话(附最终得票率)
☞ 台湾光复70年:以史为鉴防止悲剧重演(附台湾同胞抗日大事记)
转发请注明【来自瞭望微信】
点击【阅读原文】 下载瞭望客户端
更多精彩,请订阅《瞭望》新闻周刊